论语十则练习题

论语十则练习题

第一个3360说“边学边学,你说(yu)不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不知道就不要绅士?103010孔子说: ‘学习知识,经常复习功课,不是很惬意吗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别人不认识自己,不生气。“你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绅士吗?”【注释】(1)子:中国古代对有地位、有知识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指对男子的统称。103010年“子曰”指孔子。

(2)学:孔子这里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诗、书等传统文化经典。

(3)时间学习:在周秦时期,“时间”一词作为副词使用,意为“在某时”或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。但朱在书《学而》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常”。“Xi”指的是锻炼仪式和乐趣;评论诗歌和书籍。也意味着复习,练习,再练习。

(4)说:yu,有愉悦、快乐、幸福的意思。(5)有朋友:一个是“朋友”。正如旧注所说,“同门之友”是指同门师从的朋友,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。

(6)乐:与说话不同。老话说,乐在心中,乐在外。(7)人不知道:这句话不完整,没有说人不知道的事。

一般来说,知道就是知道。人不知道,就说明别人不知道自己。

(8)厄:声yn,怒,怨。编辑本段第二段,与人打交道。曾子曰:“吾三省(xng)吾身:岂为他人欺?交了朋友却不信?不习惯?”103010曾子说:‘我每天都会反思自己很多次。我尽全力为别人工作了吗?和朋友交往诚实吗?’老师教的知识复习了吗?’【注释】(1):本姓曾,生于公元前505年,鲁国人,后为鲁国所灭。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以孝子闻名。据说《论语》是他写的。

(2)三省:省(发音xng),查观察。三省有几种解释:一是三检;二是从三个方面查;第三,多次检查。其实在古代,带动作的动词前加数字,表示动作多,不必认定为三次。(3)忠诚:旧注说:忠诚是你做的事。

在这里,我们应该尽力而为。(4)信:旧注曰:信者诚。诚实意味着信任。要求人们按照礼貌的规则互相守信,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

(5)不学传承:传承,旧注曰:“是老师传承。老师自学的。学习,和“学”字一样,指的是复习、练习、习题等。

编辑这一段:的第三种学习方法,说的是“可以古为今用,可以新为师。”孔子说:广泛阅读经典,复习所学,然后从中获得新的感悟,努力吸收新的知识,以求融会贯通。达到这个水平才能称之为老师。

在这一章中,有两种解决“温故而知新”的方法。一种是“温故而知新”:复习所听,从中获得新的感悟;第二,“温故而知新”:一方面要复习法律法规的故事,另一方面要努力获取新知识。我觉得把这两种解决方法结合起来可能更完整:在你的能力范围内,尽可能广泛地阅读经典,反复思考它们的含义,定期复习已经听过的知识,以期获得经验和理解;并尽力吸收新知识;这样的进步可以开拓人类的知识领域,退也可以赋予先贤的智慧时代意义。这样可以称之为“古为今用”。

也有学者认为不宜做出“温故而知新”的解决方案,因为从字面上讲,只是吸收古今知识而不了解经验,就像一个知识的交易者,不足为师。所以我们先来看看“分”的含义。在…里

所以:旧知识。知道:领悟。是的,我可以。编辑本段第四个:学习法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103010孔子说:“只读书不思考,就会迷茫,不知所措;光做梦不学习会害人。编辑第五个:学习方法这一段,孔子说:“为什么,教你的女儿认识!一个人真正的知识在于认清自己知道什么,不知道什么。

《论语集注》孔子说:‘为什么,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。3360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。这是变聪明的方法。知识点:“女”意为“儒”:你也是知,“知”意为“智”:智、慧。教学的意义:为了教,为了教。意义:语音助词。3360所指的孔子的学生钟友,把这一段的第六段编辑成3360,取长补短,说“见贤思齐,不为则自省。”子曰:“遇圣人,思之。

论语前十五则

1.子曰:“学而不言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不知道就不要绅士?”

白话解读:孔子说:“学习知识,按时复习,不也是一种乐趣吗?有朋自远方来(交流学习)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,也不反感。难道他们不是品德高尚的人吗?”

2.曾子韬:《我日三省吾身:是不是坑人?交了朋友却不信?不习惯?”

白话解读:曾子说,“我每天都在很多次反思自己:我尽全力为别人工作了吗?和朋友交往是真诚坦诚的吗?老师教的知识复习了吗?”

3.子曰:“古为今用,新为师也。”

白话解读:曾子说:“我每天反复检查自己的行为:待人接物有没有不真诚的地方?和朋友交往有什么不诚实的地方吗?有没有教授不复习的知识?”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。”

个成为老师了。


4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,就会迷惑;只空想而不读书,就会疑惑。”
5、子曰:“由,诲汝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仲由,教给你的理解了吗?懂得就是懂得,不懂就是不懂,这也是聪明啊。”
6、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
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,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,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。” 
7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三个人一起走,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,学习他的优点,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。”
8、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*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白话释义:曾子说:“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,意志坚定,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(或责任),路途又很遥远。

把实现‘仁’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,不也很重大吗?直到*才停止,这不也是很遥远吗?”
9、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年末天气寒冷,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。”
10、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
白话释义:子贡问孔子:“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?”孔子说:“也许就是仁爱待人!自己所不愿要的,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。”
11、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”
白话释义:子夏说:“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,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,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。
12、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

白话释义: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,三十岁能自立于世,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,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,想怎么做便怎么做,也不会超出规矩。
13、子曰∶“一箪(dān)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 。贤哉回也!”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一箪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屋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,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。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”
14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
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对于学习,知道怎么学习的人,不如爱好学习的人;爱好学习的人,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。”
15、子曰: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白话释义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使胳膊弯着做枕头,乐也在其中。

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、尊贵,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(不值得关心)。

扩展资料
论语成书:
孔子一生从事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被中国人尊称“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”。孔子**及其再传**把孔子及其**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作成《论语》。

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(bō)继承者孟子统称为“孔孟”。在天道观上,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,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,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。
孔子与孟子并称“孔孟”,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。

孔子被尊为“至圣”“素王”,曾子则为宗圣,孟子为“亚圣”。孔子精通《周易》,据说是《十翼》所作者,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,提出了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的著名美学命题。
孔子生年一般按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,而生月生日《史记》未记,按《谷梁传》所记“十月庚子孔子生”。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。

孔子一生的作品都被后人及其**收录在《论语》中。
孔子生在鲁国。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,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,素有“礼乐之邦”之称。

鲁襄公二十九年(前544年)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,叹为观止。鲁昭公二年(前540年)晋大夫韩宣子访鲁,观书后赞叹“周礼尽在鲁矣!”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。
孔子早年丧父,家境衰落。他曾说过:“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

”年轻时曾做过“委吏”(管理仓廪)与“乘田”(管放牧牛羊)。虽然生活贫苦,孔子十五岁即“志于学”。他善于取法他人,曾说: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焉。

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他学无常师�。

论语前十句老师要求背诵的?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《学而》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——《学而》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——《为政》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
”——《为政》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”——《为政》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——《雍也》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——《雍也》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
”——《述而》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——《述而》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
”——《子罕》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——《子罕》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